• 博客
  •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产品信息

矽光子产业介绍 & CPO是什么?

fiisual

2025/9/9

随着全球算力需求急速升温,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技术应运而生。矽光子透过在矽或矽基底材料上制造光子器件高效地传输光讯号,大幅提升资料传输速度与降低损耗,其中共同封装光学 (CPO) 为其中最常见的延伸应用。本篇文章详细介绍了CPO 的优势以及关键结构 (矽光引擎、外置雷射、光纤阵列、保偏光纤、MPO 连接器等),另外也较绍了几家相关厂商及CPO未来主要预期的应用。

随着 AI 快速发展,全球算力需求急速升温。自 2012 年以来,用于 AI 模型训练的算力需求几乎每四个月就翻倍,远远超过摩尔定律所能支撑的速度。这意味着,单靠传统积体电路,已难以满足 AI 时代对算力的爆炸性需求。

在此背景下,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技术应运而生。矽光子利用 CMOS 半导体制程,在矽或矽基衬底材料(如 SiGe/Si、SOI)上制造光子器件,包含发光器件、调制器、探测器、光波导等。透过这些元件,矽光子能高效地激发、处理与传输光讯号,大幅提升资料传输速度并降低损耗,应用于光通信、光互连及光计算等领域。

然而,矽光子技术仍受到材料特性的限制:矽本身难以高密度整合光源,波导与调制器也存在损耗与速率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些问题,业界正积极推进矽基光电异质集成技术。这种做法一方面保留矽在 CMOS 制造上的大规模量产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其他材料的光电特性,借此打造更高性能的器件,并推动矽光子真正迈向单片集成系统。

共封装光学CPO 介绍

目前资料中心的主流方案仍是传统可插拔光模组(Pluggable Module)。这类模组由 TOSA、ROSA、光源、光电探测器与连接器组成,具备可热插拔的便利性,长期以来是光通讯的标准配置。然而,传统可插拔光模组在传输的过程必须透过多段铜线进行讯号传输(ASIC → 基板 → PCB → 模组内部),在高速场景下损耗严重:当速率上升至 200G 时,每公尺的损失超过 20dB,进一步提升至 3.2Tbps 时,更会因讯号衰减与散热过热问题而无法有效运作。

为解决这些瓶颈,共同封装光学(CPO, Co-Packaged Optics)应运而生。CPO 将电子积体电路(EIC)与光子积体电路(PIC)直接整合至交换器 ASIC 封装内,让光模组更靠近核心晶片(如 ASIC),将电讯号传输距离从数公分缩短至毫米级。这种设计大幅降低讯号衰减与串扰,并在频宽、功耗与空间效率上展现突破。

相较于传统模组,CPO 的优势主要有:

  • 更高性能:支援高速与高容量传输。
  • 能效改善:根据 Cisco 统计,CPO 取消高功耗的 DSP,并透过低功耗 SerDes,系统功耗可降低 25%–30%,其中 ASIC 连接所需功耗最多可减半。
  • 小型化与散热优化:尺寸更小,提供更佳的通风效率,降低系统温度与风扇功率。
  • 成本优势:在高密度部署下具备更高经济性。

不过,CPO 也存在挑战:一旦损坏不易更换,且业界尚未统一规格,根据产业预期,CPO 将于 2027 年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CPO 关键结构

CPO 架构剖面图。

1. 矽光引擎(OE)

矽光引擎(OE) 是 CPO 交换机内部进行光电转换的核心架构。它采用 3D 封装,将激光器、探测器、调制器等光学元件直接堆叠整合到与 ASIC 相同的封装中。这种方式相较 2D/2.5D 更紧凑,能最大限度降低信号损耗与功耗。

2. 外置雷射(ELS)

CPO 系统中,内置雷射寿命易受时间与温度影响,且损坏后无法修复,需更换整组光引擎,导致维修成本增。因此,许多厂商改用外置雷射方案外置方案如 External Laser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ELSFP),将雷射置于模组内,透过其雷射作为光源照射 CPO 中的矽光元件并进行调变,雷射失效时可直接更换模组,降低 CPO维修成本,此外,其连接介面由 OIF 制定,可透过标准化降低成本并促进市场扩展。

3. 光纤阵列(FAU)

在 CPO 系统中,PIC 与 FAU 的精确光学对准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随着通道数量增加与晶片面积扩大,对准的难度也大幅提升。FAU 通常以 V 形槽基片固定多芯光纤,将裸露光纤置入 V 槽中,由加压器压紧并以胶水黏合,最后经研磨与抛光达到高精度。以 ELSFP 方案为例,当光讯号从 PIC 输出至光纤时,必须先经过 FAU 进行对准与耦合,才能确保光讯号高效稳定地传输。

4. 保偏光纤(PMF)

常规光纤在生产中容易因受力或弯曲导致双折射,进而改变光的偏振态。保偏光纤则透过特殊纤芯设计,强化双折射效果,以抵消外部应力对偏振态的干扰。在 ELS 功率较高(超过 100 W)的应用下,CPO 交换器部分光纤需使用保偏光纤,确保光讯号能沿单一偏振方向稳定传输。不过,为兼顾成本,CPO 仅在光输入阶段采用保偏光纤,而输出则维持使用价格较低的常规光纤。

5. MPO 连接器

CPO 交换机内部需要大量光纤部署。与单芯光纤连接器不同,MPO 属于高密度多芯连接器,可支援 8 芯至 144 芯以上的光纤,大幅减少布线空间与复杂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联。CPO 虽然缩短了光引擎与交换 ASIC 之间的距离,但同时增加了光引擎至机箱前面板的布线需求。因此,CPO 内部光纤连接器多采用高芯数 MPO,以降低前面板端口数量。进一步来看,CPO 交换机内部甚至可能导入保偏 MPO。然而,保偏 MPO 必须确保 MT 插芯上的所有光通道同时耦合对准,技术难度显著提升,也使得 ASP 随之上升。

6. Shuffle box

交换机内部的光讯号通常先由 MPO 介面输入,再经由分纤盒拆分为四路,分别连接至四个不同的交换机晶片。此举能将信号来源切割至最小单元,便于后续处理。最终,数据在 CX8 网卡端完成汇聚。而在这一流程中,Shuffle box 扮演关键角色,负责信号的分配与处理,确保资料能高效且精准地传输。

实务上来说,以 NVIDIA Quantum-X Photonics InfiniBand 为例,交换机芯片发出的电信号,首先经由调制器转换为光信号,再输入 OE 模组。随后,信号透过 FAU 对齐并导入 MPO 接口。之后,光信号有两种路径:一部分经普通光纤传输至交换机面板端的 MPO 端口,另一部分则透过保偏光纤传输至面板端的 ELS 外置雷射光源接口。

CPO 相关厂商

CPO相关厂商logo图。

Broadcom

Broadcom 自 2022 年推出首款 CPO 交换机,搭载 Tomahawk 4(25.6Tbps),透过光电整合显著降低功耗。2024 年,公司推出 Bailly 交换机,搭载 Tomahawk 5(51.2Tbps),功耗降至 5.5W/800G,并支援多速率与大规模端口配置,同时,引入 TWMZM 调制器与 FOWLP 封装,进一步提升互连效能。2025 年,Broadcom 发表 Tomahawk 6(102.4Tbps),支援 100G/200G SerDes 与 CPO 架构,满足 AI 网路部署对高效能、低功耗与系统整合的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资料中心网路基础设施的领先地位。

Marvell

Marvell 自 2022 年起积极布局 CPO 技术。在 OFC 2022 上,公司展示了面向 51.2T 交换机的 3.2T CPO 平台雏形,奠定基础。2024 年,Marvell 在 OFC 发布业界首款 3D SiPho 光子引擎,支援 200Gbps 电/光接口,成为将 CPO 集成至 XPU 的关键模块。2025 年 1 月,Marvell 宣布基于最新 HBM 架构,已能协助客户将 CPO 无缝整合至下一代定制 XPU。这一突破使 XPU 连接从单机架内铜缆互联,进化为跨机架数百个 XPU 的光连接,大幅提升 AI 伺服器的性能与可扩展性。

NVIDIA

在 2025 年 GTC 大会上,NVIDIA 发布 Quantum-X 与 Spectrum-X 矽光共封装晶片,并同步推出三款交换机新品:Quantum 3450-LD、Spectrum SN6810 与 Spectrum SN6800。Quantum-X 系列基于 InfiniBand 架构,锁定 HPC 与 AI 超算应用,预计于 2025 年底上市。Spectrum-X 系列则基于以太网技术,面向云端与大型数据中心,预计于 2026 年推出。

台积电

台积电在 2025 年 1 月于 3nm 制程上成功调试 CPO 关键技术—微环调制器(MRM),实现与先进半导体封装的整合,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量产 1.6Tbps 光电器件,首批客户可能包括 Broadcom 与 NVIDIA。同时,公司正开发紧凑型通用光子引擎(COUPE)技术,利用 SoIC-X 堆叠将积体电路直接整合至积体光路之上,以显著降低连接阻抗,性能优于传统封装方式,展现台积电在光电异质整合上的持续突破与战略布局。COUPE 发展计划有三个阶段:

  1. 第一代:集成至 OSFP 可插拔基板,速率达 1.6Tbps,超越现有铜缆以太网标准(最高 800Gbps)。
  2. 第二代:以 CPO 形式集成至 CoWoS 封装,速率提升至 6.4Tbps,并进一步降低延迟。
  3. 第三代:进一步将 COUPE 集成至 CoWoS 中介层,速率可达 12.8Tbps,实现光学连接更靠近处理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确定时程。

CPO 应用

CPO 应用示意图。

IT 电信

矽光子凭借着高速、低功耗的优势,有望在 IT 产业中发挥重要的角色。在 5G 网路 中,矽光子已能应用于基站与传输环节,透过更快的光电转换与低能耗传输,确保高效能与高可靠性。展望 6G,矽光子 Tbps 级速率与微秒级延迟的潜力,将支撑超高清影音传输、AR/VR、自动驾驶等数据密集型服务,并推动分布式与自组网架构的落地。整体而言,矽光子正成为次世代通讯与边缘运算的关键基础,对 AI 与高频宽应用具深远影响。

数据中心

传统数据中心长期面临能耗高、散热压力大与传输速度受限的挑战。矽光子技术可提供高速、低功耗的互连方案,特别适用于伺服器与机架之间的高速光学互连。这不仅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频宽需求,也可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的效能与能效表现,被视为推动新一代数据中心发展的关键技术。

感测器

矽光子技术正逐步扩展至车用与沉浸式应用领域。在汽车中,它可应用于 LiDAR 系统,实现更高精度的 3D 环境感测,并提升车内组件间的数据传输效率,有助于辅助驾驶系统升级,甚至支持车辆与基础建设间的高速通信。Mobileye 已在 2021 年 CES 上展示新型矽光子激光雷达 SoC,该晶片采用片上调频连续波(FMCW)技术,并计划自 2025 年起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成为矽光子跨足车用与智慧感测的具体落地案例。

生技医疗

矽光子凭借高密度集成与小型化特性,正快速切入医疗领域,不仅能用于生物感测器,提升光学诊断与成像的效率与准确度,也更适合植入式医疗器件的应用。透过整合波导、光调制器与光探测器等组件,矽光子可大幅强化医学成像、断层扫描与基因测序的性能,成为推动精准医疗与新一代医疗科技的重要技术。

如果你对半导体相关产业有兴趣,你可能也会对以下文章有兴趣!

台湾产业小学堂:矽光子产业

台湾产业小学堂:半导体

ASIC 晶片介绍 &台湾产业链

台湾产业小学堂:CoWoS 介绍

台湾产业小学堂:SoIC 封装技术

Blog Post Ad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