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
  •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产品信息

APPLE 产品更新:台厂供应链机会

fiisual

2025/9/23

Apple长期稳居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领导地位,其核心优势不仅来自产品创新,更仰赖高效率且高度整合的全球供应链。 本篇文章分析Apple 的供应链,描述其策略已逐步从中国集中转向全球分散化布局,以降低地缘政治与成本风险。在此过程中,台湾依旧于晶片代工、光学元件、PCB、封测与终端组装等关键环节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长期支撑 Apple 的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整体而言,Apple 的产品创新与台湾产业链实力相互加乘,确立了台湾作为其全球供应链核心伙伴的长期战略地位。

Apple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巨擘,在硬体创新与产品设计上长期引领消费电子产业。旗下产品涵盖 iPhone、Mac、iPad 与 Apple Watch 等核心装置,并透过自有操作系统与完整生态体系打造高度整合的使用体验。产品线虽精简,但定位鲜明,使品牌在各主要品类中皆保持领先地位,其中 iPhone 长年稳居高阶智慧型手机市场龙头,iPad 与 AirPods 亦持续占据首位。整体而言,Apple 在全球消费性电子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庞大且高度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支撑其市场优势与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也因此长期受到市场与产业的高度关注。

Apple 供应链政策 — 从美国制造转向全球生产

Apple 产品示意图。

Apple 由 Steve Jobs 与 Stephen Gary Wozniak 于 1976 年创立。Jobs 在早期担任执行长时,曾坚持「美国制造」的理念,但随着全球化与专业分工加速,此策略逐渐受限。1992 年,加州的 Macintosh 工厂因自动化不足与产线效率低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被迫关闭;隔年 PowerBook 的库存积压更造成严重损失。至 1995 年,公司又因低估市场对新一代 Power Macs 的需求,下单过于保守,加上供应链缺乏弹性,导致产能不足,进一步凸显当时营运与供应链管理的困境。

  • 1998 年,Tim Cook 出任营运部门总裁后,推动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 JIT),仅用七个月便将库存周转天数由 30 天大幅压缩至 6 天,Mac 未售库存金额也从 4 亿美元降至 7,800 万美元。
  • 2007 年升任 COO 后,他以成本效率为核心考量,果断放弃自建工厂,将生产外包给全球各地的专业供应商,专注于打造「全球最佳供应链」。为提升销量预测与库存管理的精准度,Cook 投资导入 SAP 的先进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并将其与供应商、组装厂及零售商的 IT 系统全面串接。自 1999 年以来,Apple 的库存周期长期维持在约 5 天,充分展现其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效率与成熟度。

Apple 供应链未来趋势:全球分散化布局

过去中国凭借低成本劳动力成功吸引全球电子业设厂,Apple 也在当地经过 20 年建构出全球最完整的垂直供应链集群。然而近年来,Apple 的供应链策略逐渐转向,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 疫情突显供应链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 中美贸易摩擦与关税战大幅推升成本
  •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劳力成本持续攀升

由于风险及成本不断提升,自 2017 年起,Apple 开始推行「中国 +1」策略,刻意将部分生产与供应链环节由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以有效分散风险:

  • 印度:目前已承担全球超过 15% 的 iPhone 生产任务,未来比例将持续提升
  • 越南:AirPods 和 Apple Watch 的重要制造基地,已有 35 家苹果供应商在此设厂
  • 墨西哥:接近美国市场,有望成为 Mac、iPad 组装的新选项
  •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主要承担零组件组装与中游制造,承接中国转移出的中低端产能

川普关税添供应链不确定性

川普关税示意图。

目前,印度被视为最具潜力取代中国的核心供应地区,Apple 已投入大量资源布局,并受惠于庞大的人口红利。然而,印度在产线品质控管不足、劳动效率偏低以及政府政策多变等问题上,仍对供应链转移构成挑战。

相较之下,中国依旧凭借高量产良率与完整制造体系保持优势,尤其高阶产品的生产线仍集中于中国,使得部分关键制程与高附加价值产品只能依赖中国供应链完成,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

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川普则持续强调 Apple 应回到美国本土制造。近期 Apple 宣布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投资 6,000 亿美元,用于部分产品的生产与制造,此举亦为其全球供应链布局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台湾在 Apple 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

台湾在 Apple 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涵盖先进晶片制造、核心零组件供应到系统组装等多个关键环节。台湾厂商与 Apple 长期保持深度合作,即便 Apple 逐步推行「中国+1」策略,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与越南,台湾企业仍凭借核心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主导力稳居关键位置。整体而言,台湾不仅是 Apple 的重要制造基地,更是支撑其技术创新与维系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伙伴。

Apple 每年会公布涵盖约 98% 采购金额的主要供应商名单(Apple Supplier List)。在 2025 年最新公布的名单中,共有数十家台湾上市柜企业入列,范围横跨晶片代工、终端组装、印刷电路板、光学元件、电池模组、触控与显示技术、连接器以及声学元件等多个关键环节。

最新苹果台厂供应链

类别公司名称(股票代号)
光学镜头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
晶圆代工台积电(2330)
记忆体华邦电(2344)
被动元件国巨(2327)
电源供应器台达电(2308)、光宝科(2301)
PCB、FPC华通(2313)、燿华(2367)、南电(8046)、欣兴(3037)、嘉联益(6153)、台郡(6269)、臻鼎-KY(4958)、景硕(3189)、健鼎(3044)、台燿(6274)
组装制造鸿海(2317)、英业达(2356)、仁宝(2324)、广达(2382)、纬创(3231)、和硕(4938)
机壳制造可成(2474)
散热模组双鸿(3324)
石英元件晶技(3042)
耳机零组件正崴(2392)
包装金箭印刷集团(未上市)
轴承枢纽新日兴(3376)
封装测试日月光投控(3711)
键盘模组茂林-KY(4935)、精元(2387)
声学元件康控-KY(4943)
行动装置零组件致伸(4915)
背光模组瑞仪(6176)
触控面板模组GIS-KY(6456)、TPK-KY(3673)
电池模组新普(6121)、顺达(3211)
IC 元件谱瑞-KY(4966)
高品质铝挤材台湾穗高科技(未上市)
化工材料台湾盛禧奥(未上市)

一些核心厂商的logo图。

核心供应商

  • 台积电(2330):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承担 Apple 多项核心晶片的制造任务,其中最新自研的 A19 晶片采用 N3P 制程,自研 5G 晶片亦交由台积电代工完成,iPhone 相关订单约占其营收 22%。
  • 鸿海(2317):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厂商,iPhone 高阶机型代工市占率约达 75%,整体营收约有 45% 来自 iPhone 订单。随着新机发表,下半年出货量预期将明显增长,营运动能可望进一步提升。
  • 大立光(3008):为全球领先的光学镜头制造商,iPhone 17 系列四款机型的前镜头均升级至 1,800 万画素,为 2019 年 iPhone 11 以来的首次升级;同时,潜望式镜头亦由 1,200 万画素大幅升级至 4,800 万画素,带动 ASP 及毛利率提高,iPhone 相关订单约占大立光营收的 50%。

焦点供应商

  • 奇𬭎(3017):为台湾主要的散热解决方案供应商,iPhone 17 Pro 与 iPhone 17 Pro Max 新机型已升级采用薄型 VC 散热设计,由奇𬭎供应占比约 50%。随着未来此规格有望下放至更多机型,出货量预期将持续增加。目前 iPhone 相关订单约占奇𬭎营收的 3%。
  • 新日兴(3376):为全球知名的轴承供应商,受惠于 Apple 预计于 2026 年推出折叠手机,成功打入折叠 iPhone 的铰链与轴承供应链,未来将成为公司获利成长的重要挹注来源。
  • GIS-KY(6456):为鸿海集团旗下触控面板大厂,Apple 为其最大客户。Apple 预计于 2026 年推出折叠手机,因机身设计轻薄,市场普遍预期将重新采用指纹辨识功能。GIS-KY 有望独家承接折叠 iPhone 与 iPad 的 UTG(Ultra-Thin Glass)后段加工订单,成为未来成长的重要动能。

想知道 Apple 最新秋季法表会的最新产品细节吗?可以参考以下这篇文章: Apple 秋季产品发布会:iPhone17重点升级, Apple Watch 及 AirPods Pro 3

小结

Apple 长期稳居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领导地位,其核心优势不仅来自产品创新,更仰赖高效率且高度整合的全球供应链。

随着产业环境变化,Apple 已逐步从中国集中转向全球分散化布局,以降低地缘政治与成本风险。在此过程中,台湾依旧于晶片代工、光学元件、PCB、封测与终端组装等关键环节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长期支撑 Apple 的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随着 Apple 持续推出新技术与新产品,台湾厂商仍将占有重要地位。整体而言,Apple 的产品创新与台湾产业链实力相互加乘,确立了台湾作为其全球供应链核心伙伴的长期战略地位。

Blog Post Ad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