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平时有在关注市场的朋友们,对于「联准会」、或者「FED」这些名字都不陌生。你可能是美股的交易员,每每都在凌晨屏息等待联准会发布的货币政策结果;你也可能是固定收益的投资人,联准会的利率政策调整会对你的投资策略带来影响。联准会的一举一动可能都会受到市场的放大检视,影向力可见一斑。因此,fiisual 研究团队特别准备了详细的内容,要来和大家谈谈何谓「联准会」。我们会从联准会的成立背景开始谈起,并介绍联准会在公开市场上,现行和过去常见的操作工具。最后我们也会简单概述一下目前联准会的近况和成员组成。
接下来我们就从最一开始联准会的背景说起。
联准会的成立背景:1907 金融大恐慌
在 1907 年的金融大恐慌以前,因美国自身的经济体足够稳健,且屡屡安然地渡过了些许金融上的难关。另外,加上联邦制度的设计,自然加大了统一管控金融系统的难度。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多人的普遍共识是美国为不需要中央银行的制度。
然而 1907 年的美国金融大恐慌,成为了联邦准备系统的重要分歧点。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1907 金融危机首部曲:操纵股价失败
海因兹(F. Augustus Heinze),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海因兹在当时是一位相当成功的铜业商人,有着「铜王」的别称。而他名下的银行-比尤特蒙大拿州储蓄银行,是当时「国家商业银行」在纽约市的代理银行,海因兹自己也是国家商业银行的总裁。
为了赚取更多的财富,海因兹希望透过操纵「联合铜业公司」的股价,以「空头轧平」的方式,赚取爆量利润。因此,他与当时声名狼藉的银行家、曾经控制「冰」价格的莫尔斯(Charles W. Morse)合作,同时他的兄弟奥托也参加了这场计划。
需要大量资金的他们,也找上了尼克伯克信托公司( Knickerbocker Trust,是当时全美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的总裁巴尼(Charles T. Barney),提议合作垄断,但巴尼拒绝了这个提议。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海因兹反而利用了名下银行,大量持有联合铜业公司的股票,并将其当作抵押借贷,并且在10月14日当天开始了计划。
没想到,三人却误判了市场,股价不升反跌的情况下,原先作为抵押贷款的股票价值出现崩跌。在10月17日, 海因兹无力偿还之下,只好宣布比尤特蒙大拿州储蓄银行破产。
1907 金融危机二部曲-尼克柏克信托危机
消息传开后,进而引发洲储蓄银行、国家商业银行、以及莫里斯名下数家银行的挤兑潮。但即使如此,当时的几家问题银行都依旧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尚未构成系统性伤害。直到10月21日,尼克伯克信托公司的董事会,以参与垄断市场、挤兑的问题作为归咎点,要求总裁巴尼辞职。当天摩根(J. P. Morgan)也主导国家商业银行,正式声明与该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切割,表示不再交换该公司的票据。没想到,此一举动再次招致了挤兑大戏上演。
前述的银行问题、银行家间的勾结、加上挤兑的问题再次爆发,进而引发更多银行不愿放贷、导致股市失去资金支撑而下跌、流动性出现困难,最终爆发了金融危机。直到最后摩根于10/23出手相救、主导下,美国金融体系才逐渐回稳。
1907 金融危机最终曲-联邦准备系统的成立
问题解决了,但为了避免摩根的权力进一步坐大、以及防范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美国金融界的领头羊们开始积极讨论解决方案。
于是,在1910年10月一次的秘密会议中,这些领头羊们讨论、设计出了「国家储蓄银行」的概念,并且进一步建构了「联邦储备系统」。最后在威尔逊总统的签署下,于1913年12月23日通过了《联邦准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正式成为美国联邦银行准备系统的法案根源。
概念:联邦准备系统
美国联邦银行准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为美国现行的中央银行系统,于1913年依据 Federal Reserve Act 的施行而成立,旨在完成三大使命:扩大就业、物价稳定、调控长期利率,而前两者又被称为「双重目标」(Dual Mandate),为联准会更加重视的目标。
与台湾中央银行-银行的体系不同,联邦准备系统更为庞大且复杂,个部门有其分别的角色和功能。根据 Federal Act 的划分,美国联邦准备系统可以大致分为联邦准备理事会、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12个区域准备银行(该区域的央行)、各区域的会员银行、咨询委员会、和较少讨论的内部职能部门。
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Governor)
通常简称为理事会。主要由7 位成员组成,并由总统指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
每任任期为14年,并采交错任期、仅能担任一次的规定,以避免决策权利遭到独占。而主席(Chair)与副主席(Vice Chair)分别由总统自理事会成员中指派,任期为4年,且在14年的资格年内可以重复担任。
理事会作为联邦准备系统的组成核心,除了全数皆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ees, FOMC),具备投票权之外(称为票委),也负责监督、管理区域准备银行,以及美国银行系统的安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s, FOMC)
由 12 位成员组成,为决定政策(通常是利率政策)时,具备最终投票权力的票委们。
这些票委,包含前述提到的理事会固定 7 名成员外,由于纽约准备银行的特殊性,会直接具备一席投票权。此席位通常由纽约央行行长出任。
这是由于,FOMC的主要公开市场操作,会交由纽约准备银行的交易室(New York Fed's Open Market Trading Desk, the Desk)进行操作,因此特许其永久票委的地位。
而剩余的 4 席票委,则是由剩余的十一间区域准备银行的行长,轮流出任担任。
主席通常由理事会主席出任,而副主席照惯例为纽约央行行长出任。
因此,可以简化为:
FOMC 12名成员 = 理事会7名成员+ 纽约央行行长 + 四名轮值票委
而FOMC每年固定招开八次例会(有必要时如:金融危机,也可以由主席紧急召开会议),并且会邀请所有区域央行的行长参与,但在决策时,仅有上述的12名票委具备最终投票权。
至于FOMC的主要职责,旨在透过上述的会议讨论相关政策,来达到物价、就业以及长期利率的目标。
目前联准会的主要三大工具分别为: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调整重贴现率(Discount Rate)、以及调整准备率(Require Reserve Rate),我们会在下篇文联准会政策&相关工具 中有更多的介绍。
区域准备银行(Regional Federal Reserve Bank)
根据Fed Act的规定,将美国依人口以及分布,划分为12个区域,并设置区域联邦准备银行。这些准备银行,概念类近于各区域的「央行」。
与联邦理事会相对应,这些区域准备银行设有董事会(Boards of Directors),一共九席。区域准备银行的董事会可以推派该区行长,但是否聘任为联邦理事会决定。这九席分别来自 A、B、C 三类,各别有着不同的选定方法:
A类成员:从区域银行的股东中(注1)选出,并交由该地区内大、中、小会员银行进行分类投票。换句话说,特定规模银行只能票选对应规模的候选人,以此类推。
最后选出大、中、小银行的各自代表,一共三席。此部分联邦理事会并没有否决权。
B类成员:由各区会员银行提名,交由理事会同意后担任。此类成员需于决策时,担任公共利益方的角色(概念像是民意代表),一样具备三席。
C类成员:直接由联邦理事会选任,共三席,一样需站在公共方的立场进行决策。
区域准备银行的角色类似于该区域的央行。除了监督当地成员银行、维持体系稳定、担任最后融通者的角色、同时也进行各区域、乃至于全美的资料收集与研究(如St.Louis Fed)。于每次轮值中也有机会成为 FOMC 成员,并于决策后负责执行货币政策。
成员银行(Member Bank)
最后是联邦准备体系中最基本单位-成员银行,类近于日常所能见的银行。
符合各区域准备银行的标准,通常为维持准备金帐户、存取并使用准备体系的配套措施、以及遵守各区域法规后,再透过持有所属区域银行的股份、且不可出售后,就可以成为联邦准备体系的一员。
而目前全美约三分之一以上的银行在准备体系中。值得一提的是,州立的银行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要加入准备体系;而国立的银行则必须为成员。
除了基本作为银行、存款机构的使命外,成员银行也需要遵照准备体系的法规,以及遵照FOMC的决策施行相关政策,并具备参与提名、推派;选任各个区域内的董事会成员等权力。
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联邦准备体系中具备许多委员会,例如咨询委员会(Federal Advisory Council, FAC)、社区存管机构咨询委员会(Community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dvisory Council, CDIAC)、模型评验委员会(Model Validation Council, MVC)、社区咨询委员会(Community Advisory Council, CAC)等机构。
主要提供理事会于公共事务决策上的建议,为准备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但与金融市场较无直接挂钩,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
以上就是简单的联准会由来、权力机构以及附属机构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