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DA (税前息前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财务指标,可以有效地衡量企业的实际营运表现,排除了其他非营运的因素,观察企业核心的获利能力。这篇我们就要来介绍EBITDA是什么,以及投资人应该如何应用。
EBITDA 的计算公式
EBITDA=税后净利(Net Income)+利息(Interest Expense)+税费(Taxes)+折旧(Depreciation Expense)+摊销(Amortization Expense)
你可能也会看过有人将 EBITDA 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前半部的 EBIT 以及后半部的 DA。因此我们可以把公式简化成以下
EBITDA=息前税前净利(EBIT)+折旧(Depreciation Expense)+摊销(Amortization Expense)
我们过去在介绍会计报表时有介绍过税后净利、利息支出、以及折旧摊销等名词,在这里我们也简单的帮大家复习一下! 折旧和摊销是会计中常见的成本分摊方式,用来反映资产价值随时间而逐渐减少的情形:举例来说,当公司A买入了一辆汽车作为公务车使用。当公司A寻求在二手车市场转卖时,每年的价值都会因为持续的使用及损耗而下降,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应该真实呈现及还原资产的价值。
当实体资产(如汽车、机器等)的价值,价值随时间而减少,我们可以用折旧来分摊成本;另外,当无形资产(非实体资产,如软体授权、商誉等)的价值随时间减少,我们则可采用摊销来处理。
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上述的公式中,看出 EBITDA 在设计上的一个核心理念:排除和营运无关的支出或耗损,专注于公司自身的获利(最大自主控制权)。使用 EBITDA 而非传统上其他的获利指标(如每股盈余 EPS) 的效果也很明显,我们可以用以下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范例说明
公司A和公司B在最新的财报中都披露了 100 万的税后盈余,但两者在摊销及折旧上的支出不尽相同。A是相对轻资产公司,没有折旧和摊销项目;反之B公司是相对重资产公司,有高额的摊销折旧费用在每年财报中认列。
单位:万 | A公司 | B公司 |
---|---|---|
税后净利 | 100 | 100 |
税金 | 10 | 10 |
利息支出 | 0 | 5 |
税前息前利润 (EBIT) | 110 | 115 |
折旧&摊销 | 0 | 50 |
税前息前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EBITDA) | 110 | 165 |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A、B两间公司的税后净利都相同,但由于A公司属于轻资产公司,没有摊销及折旧费用,也没有因大型资本资出下所滋生的利息支出,因此经计算后的 EBITDA 仅有 110 万,少于 B 公司的 165 万。
到了隔年度,由于B公司的摊销及折旧年限已经结束,利息也已经付清,因此在两间公司利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B 公司就会比 A 公司多出约 55 万的税后净利。 这点也可以看到 EBITDA 在设计上的重要性:找出高费用支出(折旧&摊销)下被低估的好公司。当摊销折旧或利息等费用下降时,净利就自然地能够提升。
EBITDA 指标比较
EBITDA 与 EPS
常见的获利指标 EPS,是企业在扣除掉所有费用后(包括利息、税金、折旧和摊销),所得到的净利润。这与 EBITDA 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 EBITDA 在计算上会把上述这些非营运相关的成本及费用补回。 在实际使用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分析指标。
关于每股盈余EPS的介绍,也可以参考我们的 财报小学堂:每股盈余介绍
EBITDA 与现金流
EBITDA 可以被视为简单版的现金流。EBITDA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被视为现金流的近似值,因为 EBITDA 排除了像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的项目。不过,由于 EBITDA 的一些特性,两者还是会有些微的差异。
- 非现金变动:应收帐款及应付货款等变化,虽不直接影响现金,但会实际反映在当期的营收上(认列损益表)。
- 现金变动:例如存货变化,企业可能花费现金来购入存货。在此情况下,现金有所变动,但营收不变(认列资产负债表)。另外,税金和利息支出等也大概率属于实际的现金支出,但在 EBITDA 中却被排除了。
关于现金流量的更多介绍,也可以参考我们的 财报小学堂:现金流量表
EBITDA 的缺点
摊销折旧应该被忽略吗
虽然 EBITDA 可以看出一间公司的核心业务利润,而不受到其他非营业项目所干扰。但我们可能会想问,以企业估值的角度来看,摊销折旧真的不重要吗?
当代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公开表达过对 EBITDA 的保留态度,他认为 EBITDA 掩盖了资本支出及债务压力,无法实际还原企业的财务情形,这将可能对投资人带来风险。巴菲特认为,折旧其实是资本支出的延伸,反映了企业维持设备和资产运营的成本。如果忽略这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可能会被高估,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获利能力。
在一些高资产密集的产业中,持续的资本支出可能是企业在维持竞争力上,被动且必须做出的选择。当企业持续维持高额的资本支出时,企业在估值上是否应该纳入折旧和摊销费用,将其视为企业营运的必要成本,一直都是投资人讨论的话题。
Non GAAP 问题
另外,EBITDA 是一种非 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的指标,这意味不同公司在 EBITDA 的计算上,可能会采取些微不同的计算方式,导致在横向比较上出现一些差异。
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是一套被广泛接受的会计标准和规范,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透明度。采用 GAAP 可以使外部使用者(例如投资人)对具体财务报表的编制有一定的理解,并确保财务信息有一定的可比性。
EBITDA 的应用
在了解了 EBITDA 的计算方式和优缺点后,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实际运用 EBITDA 在财务的分析上。以下有几个常见的例子
EBITDA 估值
EV/EBITDA倍数=企业价值(EV)÷EBITDA
EV/EBITDA 倍数,也称为企业价值倍数,是一种用来评估公司价值的财务指标。它将公司的企业价值(EV)除以 EBITDA,以衡量公司在不考虑资本结构、税务和非现金支出的情况下的盈利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比较不同企业的价值,特别是在并购交易中十分常见。不同产业间,EV/EBITDA 的差异可能会较大,使用时须考虑产业特性。
EBITDA 利润率
EBITDA 利润率=EBITDA÷营业收入
EBITDA 利润率(EBITDA Margin)是衡量企业营运效率的重要指标,表示企业在扣除营运成本后,每单位收入所产生的 EBITDA 的比例。一般来说,若 EBITDA 的利润率愈高,也代表企业在营运成本控制方面表现愈佳。不同产业间,EBITDA 利润率的差异可能会较大,使用时须考虑产业特性。
EBITDA 利息覆盖率
EBITDA利息覆盖倍数=EBITDA÷利息支出
由于 EBITDA 拥有部分现金流的特性,因此也有人会将 EBITDA 除以利息费用,作为利息覆盖比率的评估。这项指标愈高,代表企业产生的营运利润足以支付其利息支出,企业的债务偿付能力也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