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隆案介绍
安隆 (Enron) 是一间位于美国德州的能源公司,成立于 1985 年,创办人为雷肯尼(Kenneth Lay)。公司原本主要业务专注在能源领域,但在 1990 年代后开始多角化经营,触角伸及电力、天然气、纸浆,并交易能源相关衍生性商品等。安隆也曾连续 6 年被 《Fortune》 杂志封为全美最创新的企业。
操弄财报的开始
改变会计准则
随着安隆涉及的业务增加,种类更为复杂,公司在会计上改由采用「市值法」作为认列原则。这也大幅地影响了公司的财务报表,透过这个变动,安隆可以在财报上更有弹性的揭露对自己有利的资讯,提高投资人对公司财务的信心。
会计市值法 vs. 历史成本法
会计市值法 | 历史成本法 |
---|---|
强调以当前事值价格来评估资产和负债价值 | 以最初取得的成本作为基础,后续以折旧或摊销来调整价值 |
- 会计市值法(Mark-to-Market Accounting): 也称作公允价值会计法(Fair Value Accounting),是一种将部分资产及负债以当前市场价格来纪录的会计原则,强调以当前市场价格来评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 历史成本法(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是以最初取得成本作为认列的会计原则。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在购买时即可确认,后续会随着折旧和摊销来调整当前价值。
分割子公司
除了修改会计准则之外,安隆公司当时也成立许多特殊目的的分割公司(Special Purpose Entity, SPE)将部分资产及负债转移。 特殊目的实体 (SPE) 是一种在法律及会计上独立于母公司的单独个体,通常是因为财务或营业上的特殊性质而分割。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母公司持股比例不足以控制子公司),子公司可以独立申报财务报表。
安隆借由设立大量 SPE 子公司的方式,将母公司的资产及负债轻量化,转移部分对公司营运有损害的负债至子公司,借此美化母公司财报。由于当时子公司与母公司是否合并申报的规范并不全面,甚至存在如「若外部投资人持有 SPE 子公司 3% 股权并承担实质风险,母公司可不合并申报 SPE 公司财报」的准则,因此也被不良公司如安隆利用此漏洞来美化财报数字并规避监管。
安隆案爆发
1999 年起,安隆借由上述的两种操作方式,将母公司的部分坏资产进行剥离,股价受到激励持续上升。讽刺的是,安隆的首席财务长法斯陶 (Andrew Fastow) 被 《财务长杂志》 选为该年度最佳财务长。
2001 年,Enron 的财务状况开始受到质疑。公司宣布其收益大幅下降,引发外界对其财务操作的疑虑。随着市场上出现愈来愈多质疑的声浪,安隆在 11 月时宣布重编过去 4 年间的财报,并在 1 个月后向法院申请破产。相关的调查及法院程序一直到 2006 年才告一段落。
安隆案后续
修改法规及会计准则
在安隆案之后,美国国会于 2002 年通过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SOX),主要的内容包括建立独立的公司会计监管,提升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提高财报审计独立性,加重商业会计罪责(如毁损重要会计档案),并强化公司高级主管对财报的刑事责任。
另外,在安隆案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及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GAAP) 都分别作出了修订,要求在母公司对于子公司具有实质控制的情况下,无论外部投资人的持股比例,皆应该合并如实申报,借此来降低母公司借由 SPE 来隐匿财务风险及美化财报数字的可能。